據工信部網站8月5日消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指導未來五年輕工業創新發展,推動由“輕工大國”向“輕工強國”轉變,工信部制定《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F予以印發。
規劃提出,提升重點裝備制造水平。加強應用牽引,突破重點裝備制造關鍵技術,提高重點行業先進裝備保障水平。重點發展高速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食品生產及包裝生產線等食品裝備。推廣節能高效造紙裝備,環境治理裝備,新一代制漿技術和裝備等。推廣應用驅動傳動系統數控化與效能提升技術、成型過程復雜參數傳感與信息融合技術、成型過程智能控制與預測技術的新型塑料機械。推廣滿足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在線支持服務的服裝柔性生產系統。
重點推進智能制造。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輕工業綜合集成應用。在食品、家用電器、皮革和家具等基礎條件好的行業,推進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制造軟硬件產品應用與產業化,研發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加快典型經驗交流和推廣。強化應用牽引,在家用電器行業建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協同推動智能裝備和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創新與產業化。加強推進智能制造的標準需求研究,建立健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體系。
規劃還提出主要目標:
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十三五”期間,輕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7%,生產要素配置進一步優化,產業鏈配套協作能力增強,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實施“三品”戰略成效顯著。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輕工產品特別是食品、嬰童用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輕工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市場環境明顯優化。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環境明顯改善。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輕工領域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2.2%,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制造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加快推進。
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有所提升。提升產業集群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推進10個左右產業集群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培育區域品牌建設示范區和世界級產業集群。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比2015年下降23%、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 年下降22%。
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提高機電產品和一般貿易的比重,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力爭保持輕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份額中的優勢地位。